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mestrenova
楼主: lyblyb1979

如何学习核磁共振?听北冥给你讲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1 23: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promoter在2008-10-31 23:06:43的发言:
这样一直潜水下去不行了!非常感谢北冥老师精彩的讲解及慷慨的分享,深受感动!再次谢谢,我会一直聆听到底的!
6 O2 G; |+ P- V4 I6 @

 

) a4 P3 H$ o( y. l1 _

me  to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04: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冥老师,给您发了一封邮件,不知道收到没有?

4 ~0 @5 `6 q2 o/ j; m

 

% T+ D( g' _% E$ y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3: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想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05: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说过这本书不好,下面再举一例,见其书第15页:
这不就是Zeeman效应吗,这样抬高徐院士,怕是不妥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05: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上传如下,不建議细读,“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em51][em51][em51]
上传如下:

[4 g" x4 Q. }/ x5 R! U

 


9 c- _" d+ m) g6 C( y0 h % W, X) v- o# K. _% 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22: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chasgone.

NMR中还有二个如影伴随的概念,一个是从定性的角度,有助于理解,一个是从定量的角度,追求准确与精确。

上面讲到的数字分辨率的公式就是从量的角度来表达。现实情况是,几乎沒有人在文章里说明伊的氢谱或碳谱的数字分辨率是多少多少,那么文章里面的偶合常数有点偏差就太常见了,比如DD峰的,由于数字分辨率不够,只出现双峰,你报道J=5HZ,他报道J=6HZ, 另一个说是J=1.0,6.5HZ,都是可能的,也不会有误解,这个跟数字分辨率的设定有关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2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观点你怎么看?

(1)汪老师的书中有一段是这样:



见过很多朋友或同行,剑宗一派高手,但真要讲理论,读脉冲,真是一抹黑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23: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这些实验的基础理論和脉冲序列的物理学原理” 学还是不学呢?

(2)气宗毛先生有二段是这样讲的:



还有一段: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对于要学会图谱解析的工作者而言,是不是不需要学理论学實驗呢?
[em105][em105][em10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2: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选自中译本“近代核磁共振谱阐明結構”序言,这本书作者也是剑宗一派,书中所选的例子是证明。


且看这句---------对“用户”迅速熟悉基本的物理理论方面的能力估計过高.

一边是难学,一边是不需要学,那学还是不学呀,这不成那个猶豫不决的哈娒莱特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冥老师采用比较的方式来讨论很能说明问题。关于学习NMR用于结构分析要不要先深入学习NMR物理原理,不同学科的专家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 P: V# p- x+ @- R0 S. e Y0 C

比如,《现代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 毛希安先生是波谱专家 ,他强调NMR物理原理的理解。

6 _1 j0 p/ ], Y+ m( M8 s& Y

徐光宪是量子化学家,据我所知,徐老对NMR领域理论与应用没有深的涉入。

& G+ o( w1 N2 C0 ]- P, S5 y5 B

《近代核磁共振谱阐明結構》的作者是有机结构化学家。

' F( Y" J: y$ v8 [5 n4 F# E) M

同一个问题不同专业角度当然不同。

4 O; Q5 _3 U4 d

对于要解决有机结构问题的化学家,我建议比较一下《近代核磁共振谱阐明結構》和《现代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两本书,看看哪个更适合自己,哪个为主精读,哪个作为参考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核磁共振论坛

GMT+8, 2025-7-10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