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mestrenova
查看: 2522|回复: 9

[求助]碳谱中有一个CH2在180ppm?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6 2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大侠,我得到几个产物,其谱图令人费解,其中一个化合物的DEPT谱中有个CH2在180ppm,另外一点就是我几个化合物的碳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162ppm附近有一组峰(貌似裂分的四重峰,但是去偶谱不应该有裂分啊),是不是这是一个比较特征的基团?请各位高手指教

, F5 f" M, B6 ^0 y- G

第一个图是DEPT,第二个图是碳谱,第三个图是碳谱位于162ppm处的放大图。



2 A% _* p. b# i' t9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7 9:17:33编辑过]
9 g3 j$ t0 o5 v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08: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氢原子去耦后如果还有裂分的话,就要考虑其他原子对C原子的耦合,要么就是这堆信号不是由耦合裂分而来,本来就有那么几个碳原子的信号。

# V: F0 N8 }& S; U( Z. A8 x

至于你的DEPT,感觉不大对劲,碳谱上10-20ppm处的信号怎么没有在DEPT上体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09: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epuwu在2009-10-27 8:16:48的发言:
9 G- P6 L/ R6 l1 v0 w6 ^

对氢原子去耦后如果还有裂分的话,就要考虑其他原子对C原子的耦合,要么就是这堆信号不是由耦合裂分而来,本来就有那么几个碳原子的信号。

! \' Q5 X0 K4 d1 y

至于你的DEPT,感觉不大对劲,碳谱上10-20ppm处的信号怎么没有在DEPT上体现出来?

# K1 S9 t! j5 w% n* x

感谢hepuwu的回复,我也感觉不应该是裂分,应该是一组特征基团的信号(5个样品在162ppm这个地方都有相似的信号),附图我已经修改,昨天把图贴错了,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1: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觉得碳谱180ppm处不可能有CH2,因此强烈怀疑您做的DEPT谱。

' s( I# U6 x: n" u

160ppm的四重峰(暂且认为是吧),

* p2 Y" q7 v8 K) i

看您昨天贴的图,是用400M做的吧,耦合常数应该是35Hz左右,

* @! J, d- Y9 H5 n9 j' M/ e( w( q

所以怀疑是CF3C(=O)OR这样的结构,

" ^$ y1 T: W |! O: D

酯基的碳原子被CF3的三个氟裂分为四重峰(2J),

9 `$ q# K5 j) P) ?$ m9 G" ^8 D

这样的话应该说110-120ppm附近还有一个CF3的碳原子的峰,也是被3个F裂分为四重峰(1J),

i1 W/ V1 X( ^2 P

看您的谱图,好像110-120之间还真有一个四重峰,耦合常数也差不多,但是具体数值,谱图上没有标化学位移值,懒得算了。

( v3 _: x# U% S3 P9 s# ]3 X

不过一般有CF3这样的结构,样品浓度不大的话,很难扫出来,所以很容易判断的。

. {; B. e" [% G, H: {

 

( D2 E9 c& J. `) J2 [. H&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7 11:22:22编辑过]
- c1 g" L: D" P, @4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2: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ouluv在2009-10-27 11:15:37的发言:
' m/ y# }* O9 R5 H9 y6 O1 N8 c

还是觉得碳谱180ppm处不可能有CH2,因此强烈怀疑您做的DEPT谱。

. B. k( g/ V% I& b

160ppm的四重峰(暂且认为是吧),

3 `7 J1 k: O ^0 k

看您昨天贴的图,是用400M做的吧,耦合常数应该是35Hz左右,

7 l/ m3 ^% H/ z& w7 a

所以怀疑是CF3C(=O)OR这样的结构,

8 ^" E0 C1 L) ^* t5 j

酯基的碳原子被CF3的三个氟裂分为四重峰(2J),

" @; e- C: l% Z q3 Q

这样的话应该说110-120ppm附近还有一个CF3的碳原子的峰,也是被3个F裂分为四重峰(1J),

8 e \- I( w) V0 f

看您的谱图,好像110-120之间还真有一个四重峰,耦合常数也差不多,但是具体数值,谱图上没有标化学位移值,懒得算了。

" a% `( a; U3 y) l. x: \

不过一般有CF3这样的结构,样品浓度不大的话,很难扫出来,所以很容易判断的。

0 i/ S2 J2 Z3 O6 `- C# [6 F5 J

 

4 G5 R8 h9 z" N$ \. W; @.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7 11:22:22编辑过]
5 y/ h) g/ S8 M9 ?

感谢louluv的热心帮助,我仔细看了一下,110-120和160-165左右的四重峰耦合常数分别为35Hz和290Hz,和C-F的2J和1J很相符,CF3C(=O)O-可能是我这几个化合物的特征基团了(几个化合物的碳谱都在110-120和160-165有四重峰)。对于180ppm的CH2,我也很纳闷,chasgone的建议很好,所以我打算重新做45度或90度的DEPT看看。心里真是一阵乱激动,非常非常louluv,chasgone,hepuwu的热心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0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RCH2+这种碳正离子有没有可能在180ppm附近出峰,不过很少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大可能

0 r5 i& J0 f8 M" j$ r& S; h

RCH2+ 大致在230p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1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qyc007在2009-10-28 11:29:26的发言:
' K3 M- T+ m5 h, @. r+ k

应该不大可能

( M; |4 C/ l% J; W6 `2 s+ T! e6 b# b% v0 W

RCH2+ 大致在230ppm

w7 L2 ?$ d/ p, b( e* h

我知道碳正离子的碳谱化学位移值很大,具体值不清楚。我只是突然想到碳正离子的化学位移值差不多就在那里,觉得R基团的影响也许能使叔碳正离子的化学位移值在180ppm。

' } c+ g& d! D& ]0 ]8 b

碳正离子的nmr应该要极低温,估计很少人会用到。lz的谱图估计不可能属于这种情况。

# j8 z- i- U7 N$ W) z5 i0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8 11:43:21编辑过]
: l3 V$ m. @4 _' ~, ~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核磁共振论坛

GMT+8, 2025-7-15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