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由于病人生理的、化学的,以及机器设备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伪影,会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比,MRI是出现伪影最多的一种影像技术。所谓伪影,是指在磁共振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原因出现了一些人体本身不存在的,致使图像质量下降的影像,也称假影或鬼影。只有正确认识伪影产生的原因以及各种伪影的图像特征,方能有效地抑制以致消除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根据伪影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分为装备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卷褶伪影、截断伪影、几何伪影)运动伪影和金属异物伪影。 1、化学位移伪影:同种元素的同种原子由于化学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磁共振的频率的差异称化学位移。化学位移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化学环境对主磁场产生不同的屏蔽效能,使质子的共振频率不同。脂肪中的质子较水中的质子共振频率低,在图像上表现为沿频率编码方向,脂肪向低频方向移位,其移动的距离与射频脉冲的宽带成正比。抑制化学位移伪影可以使用宽带射频,但宽带射频增加噪声,而窄带射频则读出梯度幅度较小,去相位效应较小,MRI信号幅度较高,S/N较高。化学位移伪影还可以使用幅度饱和和频率饱和技术使脂肪饱和,从而抑制伪影。 2、截断伪影:表现为与组织界面平行的周期性信号波动,可发生在图像的任何方向,其原因实际上是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理论上MR采样的频率宽带是无限性的,但实际应用中,采样并数字化模信号的宽带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些信号被截断。增加采集矩阵的采样百分率(行列比)使其达到100%,常能减少或消除截断伪影
Y0 b ?& y+ A ,但采集时间相应增加。也可采用原始数据滤过方法,减少伪影,但图像的分辨力相应下降,所以滤过一般不超过中等强度。 3、卷褶伪影:被检查的解剖部位的大小超出了FOV范围,表现为FOV以外的组织结构重叠于FOV内的另一端。主要是光栅效应所形成,消除这种伪影可增加光栅频率,即增加K空间行列数,使K空间数据行或列间距缩小,伪影位于FOV之外,也可增加FOV,使K空间数据的相对密度增大,使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两个方向的光栅都增加,从而使两个方向的高序伪影间距增加。 4、几何变形: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磁敏感性,由于不同组织的磁敏感性差异所产生的磁场梯度,导致几何变形或信号丢失,造成界面处于低信号无信号区。对于磁敏感性伪影可采用如下方法解决。A 使用自旋回波序列。B 减少体素体积使单位体素内的磁化率差异变小
) r' P' n( M$ K3 l: G8 ` 。C缩短回波时间,减小磁敏感去相位效应。D 使用宽带射频序列,减小其相对敏感性。 5、金属异物伪影:金属异物包括抗磁性物质及铁磁性物质,我们所说的金属异物主要是铁磁性物质,金属不慎带入磁体时,在MRI成像过程中易产生涡流,金属异物的局部形成强磁场,从而干扰主磁场的均匀性,局部强磁场可使周围旋进的质子很快丧失相位,而在金属物体周围出现一圈低信号盲区,其边缘可见周围组织呈现的高信号环带,以及图像出现空间错位而严重失真变形。金属异物伪影是很容易避免的,在受检者进入磁体前注意检查,不将金属异物带入机器房及做好必要的宣传解释工作。 6、运动伪影:由运动而产生的模糊影。主要原因常为随机的不自主的运动。无规律的生理运动,由于相位编码与采样存在一段时间间距,因此,运动导致相位编码方向空间频率编码错位,形成错误登记所致的连续性模糊伪影,无规律运动伪影可采用左右方向的相位编码使运动产生的伪影位于解剖之外。流动的血液,脑脊液伪影在相位编码方向上,当扫描平面与血管走行方向平行时,产生与血管形状类似的条状阴影。使用预饱和技术可消除来自扫描层上下方的血管伪影。另外,相位/频率方向交换,可使伪影方向变换90度,而使病变区躲开伪影干扰。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方法.理论不断涌现,认识这些新领域,正确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成像质量和诊断水平。磁共振伪影也将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软件或硬件日新月异的发展,减少或抑制伪影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摸索、认识和总结。(江苏省人民医院 蒋卫东) 本转贴仅用于版内学习交流。原作者和版权所有者若有疑义,敬请告知! |